搜索

不浅思考3:减法比加法更难

发表于 2024-04-28 19:40:38 来源:日坐愁城网

不浅思考3:减法比加法更难

不浅思考3:减法比加法更难

原创 Wade笔耕 Wade笔耕 2022-07-09 22:44发表于上海


一条突如其来的不浅比加微信,让相对平静的思考生活再起波澜,再触发,减法颠沛流离。法更


这比计划来得早,不浅比加还赶上了我出差的思考工作周,我很难不敏感。减法


不过,法更每当遇到搬家,不浅比加是思考否才会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是有多会做加法了?这是否跟陷入了一种舒适区有关?这是否跟生活态度有关?这是否又跟心理需求有关?总之,我们做了更多的减法加法。


除此生活之外,法更我们在心理上似乎也总是不浅比加做了更多的加法,所以感受到更多的思考压力裹挟,更多的减法情绪负担,更多的迷茫左右。毫无疑问,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或多或少被加法推着向前了。


一、教育


双减政策的推行,逼着如今的教育开始给孩子们减负,但是K12培训限制的退出我认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始终深入人心,因为“科举制”或者当今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依然对人生的方向有着无法替代的左右能力,因为我们还是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理想或者愿望借以“为你好”的道德至高点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些观念、意识或者思想层面的东西才是顽固的根本,没有彻底放开的思想束缚,这个教育的减法恐怕还是杯水车薪。诚然,我们要清楚教育的终极目的,也要清楚生而为人这个个体的终极价值,或许才能通透了思想层面的根深蒂固,然而我们似乎追究不了终极,我们更多的是在路上,在追求终极的过程中,而这其实也是我们人生的意义,因为追求到了终极,那便再无意义。


许倬云老师曾有言:知识分子不同的类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知识分子理想应该继续。但是,现在新的理想没有出现,旧的理想被放在一边。我们没有机会再培养一批所谓知识分子。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我很感触,也很惭愧。在应试的体制下,我们是抗争的一代,我也是抗争的个人,但我们依然不得已还是遵循了规则,因为我们也清楚利弊之关系。可是,结束了K12的洗礼,大多数的我们选择了报复性放飞自我,对高等教育、学术理想完全失去了兴趣,这显然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平庸了或许万千可能的学术造诣。其实,进入大学才应该是真正教育的开始,学术钻研的开始,科研接触的开始。且高等教育应该传递给大家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背景放大的时候,心才可以静下来,思考才可以有深度,学习才可以有成效。当下的我们太过追求“成果转化”,甚至是短期转化,而忽视了深刻的思考和扎实的沉淀,破坏了长期转化的价值,可以说是放弃了有耐心的因地制宜和因人而异,而将一切化繁为简、单一模型地揠苗助长。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的每个人的悲哀。


所以,我们是否要在宏观维度敢于按下暂停键,重新思考下适合这个时代该有的关于教育的样子?


二、人生


思考人生的意义始终是个不过时的问题,也始终是个可以让我们明白又迷糊的问题,而且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答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很多人都有着超乎想象的欲望,对美好事物的占有欲,甚至可以烧杀抢掠;对各色商品的购买欲,甚至可以透支信用;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欲,甚至可以自甘舔狗;对权力利益的维护欲和使用欲、对婀娜肉体的淫欲、对饕餮盛宴的食欲、对明媚回眸的望眼欲穿、对仕途光景的殚精竭虑、对......如此等等,都是真实的欲望写照,我们在欲河里沉浮,有人搁浅无所适从,有人自在从容不破,有人呛水奄奄一息,有人淹死茕茕独立。


每一个欲望的瞬间,其实就是我们精神和情绪上的加法,适度的欲望会给我们以驱动力和明确的目标感,但过度的欲望会成为我们精神的负担、情绪的累赘,甚至一步步压垮我们自己的健康、崩塌我们的灵魂。平衡是中庸之道,也是可持续之道,是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核心之一,也是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了。


自然中有太阳和月亮,人世间有男人和女人,水果食物有热性和寒性,日有昼夜之隔,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聚散之缘,物有贵贱之分,江海湖泊潮涨潮落,花草树木四季更迭,都是平衡之表现。如自然中只有太阳,万物生命恐怕无法持续;如人世间只有男人,后代繁衍必然无法发生;如江海湖泊只有涨潮,也就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了,甚至像是无限的无中生有了。


面对人生的欲望,尤其是要加减相伴,有舍有得,否则你可能失去自我,包括肉体健康的自我和思想独立的自我。有人说,我们不开心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太多不合理的欲望。我认同,能力支撑不起野心,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价值,我们只认了能力有无,而不是探寻能力所在的范围,让能力释放到该释放的领域。这某种程度上是低效“内卷”的因素之一,也是丧失有效独立思考的表现之一。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加法不一定是收获,减法也不一定是失去。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正面不一定是有价值,负面也不一定是无意义。


当我们构建了完善的“知”,下一步便是“知行合一”了,这个难度,就是人生的意义。


正如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我们自己的人生也要用自己的践行去发现“看山还是山”。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不浅思考3:减法比加法更难,日坐愁城网   sitemap

回顶部